側邊選單開關

關於分署

水保做好沒煩惱 農村幸福樣樣好
:::

田寮社區文學步道周邊環境營造二期工程

工程特色:

  1. 『詩詞』:利用在地元素紅磚雲牆,並鑲嵌窯燒竹冊建構168首文學詩,農路則利用紅磚取代傳統標線,以達到調和瀝青的黑且自然協調,打造充滿文學素養之文學步道。
  2. 『生態、防洪』:考量當地之生態及環境,故將既有水池進行改善,利用深淺水池方式設計增加生態多樣性,符合高翹鴴之生長環境進行改善,除了陸域之動植物外,更提供了在地原生台灣萍逢草之生長環境,然而清疏後可增加蓄水量約2,300噸,故除了保水滯洪功能外並增加候鳥棲息之水漾風光。
  3. 『蓄水、防災、景觀』:當地屬旱作區域為維持蓮花池之水量,與農田水利會跨域合作同意引水儲存,故聯通嘉南大圳並施設100噸蓄水池,蓄水供消防及農耕所使用,然而將蓄水池與望高寮採共構結構減少蓄水池之突兀,使得民眾得以登高望遠並俯看地景景觀,達到了蓄水、防災及景觀結合之設計目標。

一、工程創新、挑戰及周延性

創新性:

  1. 文學詩納入工程:利用紅磚雲牆並鑲嵌168首詩詞雲牆述說歷史,於牆面上採用15°斜角方便民眾瀏覽,詩詞採用窯燒竹冊方式設計,克服雲牆之弧形曲面之設計。
  2. 蓄水池與望高寮共構:因當地屬旱作區域為維持蓮花池之水量故與農田水利會跨域合作引水儲存,施設100噸蓄水池,蓄水供消防、農耕所使用,然而將蓄水池與望高寮採共構結構方式設計,以減少景觀突兀,望高寮之設計不僅使得民眾得登高望遠並俯看當地美景,更可以達到蓄水、防災及景觀結合之設計目標。
  3. 五行步道:由於當地屬於平埔族文化,故於景觀設計時,將五行文化融入於步道中,其中五行又為「藍、白、紅、綠、黃」,然而步道使用不同之材料來代表其各顏色,使得大地畫布區除了花草之顏色外更增加了平埔族文化色彩。
  4. 綠色廊道:既有菜棚窳陋且支架老舊遇風容易傾斜,考量美觀及社區需求,故利用鍍鋅圓管及PU透明披覆鋼絲繩營造高低波浪之棚架且於棚架下種植大鄧伯,形成一座天然之綠色廊道。

挑戰性:

  1. 跨域合作 再創生機:因文學步道兩側為農田水利會之水利溝渠用地,並考量蓮花池及相關灌溉所需之用水,故與農田水利會積極溝通協調取得用地一併進行改善外,更經同意引水儲存備用。由於當地土質條件較差導致植生不易,然而本工程與臺南區農業改良場進行跨域合作,進行當地之土壤肥力分析,利用分析結果進行土壤之肥力調整,改善「台灣詩路園區」植栽生長條件再創生機。
  2. 紅磚雲牆 樸素自然:紅磚雲牆透過放樣及紅磚疊砌完成波浪曲線之雲牆,牆面上採15°之傾斜,並於以破碎瓦片黏貼表面,導致牆面產生弧形曲面難以鑲嵌詩詞,故利用手工窯燒之竹冊設計方式,將詩詞鑲嵌於紅磚雲牆上,成功克服弧形曲面並達到樸素自然之紅磚雲牆。

周延性:

  1. 在地元素-紅磚:使用當地之素材「紅磚」進行改善,如鋪面及紅磚緣石改善、文學詩牆及詩晴亭修繕…等,避免因為工程改變在地既有的特色,透過運用在地元素,使得改善具有整體景觀性。
  2. 營造生態棲地:充分考量在地常見之動植物所適應之棲地進行改善,深淺灘之營造配合當地之高翹鴴、台灣萍逢草生長,採用深淺水池方式設計可以增加生態之多樣性。施設高蹺鴴之裝置藝術,使遊客可清楚且簡單的瞭解該區域之生態物種。
  3. 各級長官蒞臨指導,針對工程進度與品質進行輔導及建議,讓整體工程施做更加完備。

二、工程優良事蹟及顯著效益:

優良事蹟:

  1. 落實農村再生『由下而上』、『計畫導向』、『社區自治』、『軟硬兼施』之推動策略,規劃設計階段及施工前均多次與當地居民詳細探討、分析,雙向溝通良好,以『設計施工用心』達成『使民眾放心』與『對環境貼心』之目標。
  2. 良好的協調、施工時,園區持續開放,避免民怨。且由管制妥適達到「零事故」之目標。
  3. 迄今獲得華航、聯合報、自由時報及中華日報等正面報導,肯定「台灣詩路園區」成為南部地區著名的旅遊景點。

顯著效益:

  1. 「台灣詩路」在每年三、四月木棉花與黃金風鈴花盛開的季節,配合舉辦詩歌吟唱會,慕名而來之觀光人潮絡繹不絕。
  2. 改善窳陋區域使土地綠化,並提供當地民眾農閒休憩空間,或參訪民眾特色景點。
  3. 提昇遊客量,促進客群回流,讓人們看見台灣詩詞350年歷史。